都市

马原谈新作牛鬼蛇神称书中无卿卿我我

众所周知,天下霸唱的代表作《鬼吹灯》曾风靡华语世界,之前的作品无一不是延续着古...

很长时间以来,刘心武与《红楼梦》这个标签一直形影不离,他并不抗拒“红学家”的头...

马原坦言,疾病让他面对的不是痊愈,而是生和死。

曾是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马原,漫长告别小说创作20年后,年初携长篇小说《牛鬼蛇神》重返文坛,惊动了圈里圈外。近日马原现身上海图书馆60年馆庆举行的“大家讲坛”,读者纷纷赶来聆听作者亲讲《小说的前世今生》。会后,马原愉快地接受了的采访,令人惊奇的是,这本被誉为“新生命的赞歌”的大作,是老马用“口述”新法“写成”。

●亲驾爱车 天来到上海

当发现肺部有肿瘤及其他器官也有故障时,4年前,马原不愿进入那个CT机下达的时间表,不仅离开了执教的同济大学中文系,而且离开了上海,前往海南养病。是山清水秀和富有纯净空气的海南,让他找回了生命,学会了油画,而且复活了这位小说家,使他重带着小说返回文坛。

正值上海图书馆成立60年举行大型公益讲座回馈于读者时,主办方马上想到马原,而马原也欣然接受邀请,亲驾爱车携妻带儿来到上海。他戏言,从海南到上海,三人航费不菲,所以开车来沪。“我每天开800码, 天到上海,中间还玩了回庐山,你看我,已是60 的人了,现在身体有多好!”

●博物馆艺术的小说

曾经提出“小说已死”的马原,这次回归,读者最关心的就想问他在经历了文学与人生的双重蝶变后的看法?马原依然坚持。

马原说,当时我说“小说已死”时已在大学当老师。2001年电脑普及,传统纸媒向屏显过渡,纸本阅读式微,而小说是由纸媒承载的。在这种情形下,我提出“小说已死”是说“传统意义的小说已经死了”,即小说作为公共艺术的历史已经结束。“毋庸讳言,当下小说更加边缘化,很多优秀影视剧都改编自小说,但是很多人知道或者阅读小说,却是在影视之后。我坚持把经典意义的小说和流行的叙事文本分开,它们是不同的。而且我坚信,经典长篇小说特别不适合在屏幕上阅读和创作,在屏显上看长篇完全是酷刑,连读都不适合,更何况写?络新媒体势必带来新的叙述,但这种叙述尚未诞生。”

不过马原认为,小说虽然死了,但并不是彻底消失,而走进了一个新的境遇——博物馆艺术,就像话剧、诗歌一样,在极小范围内传播、或者在特定场合使用。作为博物馆艺术,还是要有人“经营”。所以,他还是愿意当小说家。

●受陀翁启发,创“口述”新法

《牛鬼蛇神》写于2011年2月,完成于2011年11月,前后只用了9个月。当了解到这部作品是马原“口述”,由他学生打字记录时,颇为震惊。而他直言此为他“写作新法”时,更为佩服。原来,此法缘于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。

1864 年陀翁的妻子和兄长相继逝世,还需要照顾兄长的家人,这使得他濒临破产。出版商答应给他预付款,但是要求他要在半年内写一部长篇小说。陀思妥耶夫斯基当时正在写《罪与罚》,没有时间再写一部,但是出于生计只得同意。在朋友介绍下,他认识了速记学校的高材生安娜 ,两人高效率的工作,一个月内完成了《赌徒》,于1876年出版。安娜后成为他第二任妻子。

马原说,我由此受到启发,其实他在同济大学任教时已有过先例,他上课的讲稿经过学生录音整理,出了七八本书,如《阅读大师》、《新阅读大师》、《电影密码》、《小说密码》等,都采用了这个方法。所以,20年后,马原重新写小说时,越发成熟的马原自然启用新法。神奇的是,他无需修改,一气呵成。

●“哲学小说”不适合电视剧

马原说,《牛鬼蛇神》述说的是他2008年生病之后,对生命、世界的最新理解。

小说回到了哲学中关于人类的三问“我们是谁,从哪里来,到哪里去”。马原告诉我,这个两万字的“哲学论辩”先于小说已经形成,后来的小说其实是在此基础上创作的。

马原以前一直提倡把哲学和思考赶出小说,这次却主动探讨,这与他生了一场大病有关。“疾病让我面对的不是痊愈,而是生和死,这时候不要说小说家,每个普通人在直面死亡时都是哲学家,他们考虑的问题一定是生死这类哲学问题。所以,不管承不承认,这部小说是一部哲学小说,其中有那么多对科学的讨论和质疑,它已经完全有别于我上世纪80年代的写作。上一个回合的写作我完全把哲学赶出了小说,不要归纳、摒弃意义,但这一次我在每一卷都专门探讨哲学问题,那两万多字让整部小说读来都像在讨论哲学命题。”

由此问及,当下这部热门小说,有否影视光顾?马原坦言,不多。因这部小说,没有时尚,没有卿卿我我。他笑着说,电视们不会有兴趣,但电影可以。

怎么医治骨质疏松

骨关节炎吃什么改善

女人腰酸腿疼是什原因

灯盏花龙头企业文化
经常腿抽筋是缺钙吗
孩子感冒时鼻塞的原因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