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

轻舞水墨云舍净土梵天散文

摘要:夜已深,许多带了帐篷的队友都放弃了扎营,庞大的队伍急急涌向木楼找房间。我本来就打算住店的,只是落了单,在陌生的酒店里一个人总睡不习惯。这次同行的女队友还是比较多的,想邀个同伴,我就犹豫了那么一会,房间没了。我从三楼找到一楼,从一楼又爬到三楼,正准备放弃住店去扎营,一位初次见面的姐姐收留了我。这是我在贵州的初夜,有点忙乱有点暖。 (一)偶遇云舍

当大巴车拖着笨重的身子“呼哧呼哧”抵达我们所住的山庄时,已是凌晨1点多,四十多人的队伍一下子挤满了山庄。就着朦胧的夜色,我粗略打量了一下,这真是名符其实的山庄。依山而建的三层木质结构的房子古朴而端庄,紧挨着木楼后方的是陡峭的山壁,高高的悬崖仿佛就悬挂在房子的上空。我仰头望去,一种压抑之感油然而生。好在有院落,有回廊,还有挂在对面山崖上的小木楼与主体木楼相对应,整体布局看上去还算和谐。加之有潺潺水流声,有静夜的空旷和清爽的凉风,把我们马上融入到一种大自然的况味中。我不知这是一个峡谷还是一个山坳,倒像一个世外幽居之地。

这里是贵州,这里是云舍,这里是中国土家第一村。

夜已深,许多带了帐篷的队友都放弃了扎营,庞大的队伍急急涌向木楼找房间。我本来就打算住店的,只是落了单,在陌生的酒店里一个人总睡不习惯。这次同行的女队友还是比较多的,想邀个同伴,我就犹豫了那么一会,房间没了。我从三楼找到一楼,从一楼又爬到三楼,正准备放弃住店去扎营,一位初次见面的姐姐收留了我。这是我在贵州的初夜,有点忙乱有点暖。

晨起,迅速扒拉了几口面条,就跟随队友们一起去看山庄对面的风雨桥。一路上,我都是懵懵懂懂的。心想,几百年的风雨桥都见过,一条现代的风雨桥有啥好看的。直至走到桥上,才发现,眼前徐徐展开的是一幅天然画卷。远山层岚叠嶂,翠绿的山色间有白色薄雾轻绕,仿佛一条长长的丝带随意搭在群山上。山体变化万千,形态各异,有单独矗立的,有连绵起伏的,有圆柱体的,有锥形的。在薄雾的衬托下,少了几份阳刚之气,更似一位养在深闺的女子,羞羞答答的。山脚下,是安静的村庄,具有民族特色的土家木楼与现代砖房混搭,既古典又现代。一条宽阔的河流绕村而过,清澈的河水静静流淌。岸边的垂柳刚刚发出嫩芽,带着崭新的青春的气息,将一半身影投放在水里,一半身影张扬在风里,风情万种,百媚千娇。那些种在房前屋后的高大的香樟,被这柔媚的柳树诱惑着,无法做到坐怀不乱,全都低眉顺眼,深情相向。在这里,山是一首诗,水是一首诗,两棵树的爱情更像一首诗。这些诗由轻柔的春风朗诵,由躺在田野里反刍的老黄牛朗诵,由飞舞在菜花上的蜂蝶朗诵,由小溪中戏水的鸭子朗诵,诵给古老的村庄听,诵给金黄的菜花听,诵给古道上千年的石头听,也诵给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游客听。

沿着村中的小路缓缓而行,与相遇的土家族人频频招呼,虽然听不懂他们叽哩哇啦的土家语言,但淳朴的笑容里满是亲切和自然,似乎我们是一群远方的游子回到了故里。在村中,我们可以随意拍照,随意走动,也可以随意和他们中的哪一位交流。他们不会因为我们的到来而感到新鲜,依然各自忙着手中的活计,不慌不乱,不疾不徐。当然,我们这样冒昧地闯入,匆匆地路过,是无法了解土家人独特的民俗风情的。但在一座破旧的房子里,一种古老而原始的造纸工艺吸引了我。艺人手法娴熟,在简易的工具上有条不紊地操作。我有点好奇,忍不住驻足观望,我的队友还询问了一些关于造纸方面的问题。艺人一边操作,一边耐心解答。可惜我一句也没听懂,一脸的茫然。

回到住处,蓦然抬头,看见一条细细的溪流从山顶上垂直落下,细到似乎是一根的绳索,仿佛只要抓住这根绳索就可以攀上悬崖,爬到山顶。此时,我才明白:云舍,云舍,就是云中的村舍,是神仙居住的地方。而这根攀岩的绳索,是否就是神仙们往返天堂与村庄的户外装备?

(二)侗寨寨沙

说云舍是一首诗,寨沙侗寨何尝不是?当我在键盘上敲下这四个字的时候,我一边念叨,一边在想,是什么样的云天、什么样的山水?是什么样的民风、什么样的文化?赋予一个村子这么干净而诗意的名字。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菩提,我无需细究它的历史渊源。那独具特色的村寨,那矗立于广场左侧的钟鼓楼,那钟鼓楼旁几百年屹立不倒的金丝楠木,那与村寨遥遥相对的弥勒道场,以及庙宇里供奉的世界上最大的金佛,都在告诉我,到了这里,我只需简单,再简单。

是的,这一趟旅行,我确实很简单,简单到一个小型登山包,一架相机。而与简单的物质相对应的是,我怀揣的是沉甸甸的念想,我想念春天,想念大自然,想念在路上的感觉,想念一种与现实相背离的生活方式,甚至想虐待自己。于是,我们在太平河谷弃车徒步,沿着河谷向梵净山景区出发,目的地是寨沙侗寨。

太平河谷没有想象中的漂亮,枯水季节,一条宽阔的大河只剩下小溪样的水流在“哗哗”流淌,裸露的河床上到处都是圆圆的卵石,长在河谷里的叫不出名字的树安静地排列着,伸出光秃秃的枝桠在空中随风摆动,若不是偶尔遇到河边一小片金黄的油菜花,还以为春天遗忘了这里。春天没有遗忘这里,但这里却是尘世遗忘的地方。简单的山水,稀稀落落的民居,沧桑的风雨桥,古老的石子路,一切都处在一种安宁静谧之中。我们庞大的队伍走在这里,转瞬就融入其中,没有一点喧嚣,只剩下一条弯曲的小路通向远方。

坐在风雨桥简单的长凳上,打发了我们简单的中餐。说是长凳,其实就是一根架起来的圆木头,中餐也就是蛋糕饼干水果之类的。这比起大悲寺的行脚僧,我们丰盛多了,他们穿百衲衣,吃百家饭,在风霜雨雪中前行。而我们,只是偶尔地自虐一下。队友说,尘埃你应该去拍下桥上那尊佛像,这对你写文字有用。面对他善意地提醒,我笑笑,未动。其实,我无需去拍佛像,佛已在我心中,我在旅途中所获得的一切都是佛的恩赐:美好让我温柔,苦难让我成长,幸福让我学会感恩。我长途跋涉、砥砺前行,只是想向心中的佛靠近。

10多公里的路程,我们两三个小时就走完了,还有点意犹未尽之感。之前攻略上说有25公里的徒步路线,要过三座吊桥,事实上没有,我稍稍有点失望的同时马上恢复了常态。人总是有惰性的,向往安逸是人之常情。

当我们赶到寨沙侗寨的时候,才下午2点多。爬梵净山是明天的事情,于是,我们有大把时间在这个古朴原始的寨子里挥霍。这个隐于山环水抱、绿树浓荫中的侗家天地,给人超然世外之感。清澈的太平河水从寨门前蜿蜒流过,寨子里茂林修竹,古木参天。居民屋多为两层结构的小木楼,黑色的瓦,黄色的墙,取原木的颜色。飞檐翘角,玲珑精致。每户木楼都挂有红色的灯笼,楼前有一片小小的菜地,绿莹莹的蔬菜光鲜地长着。寨门、回廊、钟鼓楼、吊桥,为木质建筑,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情。广场空旷,居民密集,是一处宜居宜商之地,但没有半点市侩之气。

队友们早早将营扎起,或打牌或小睡,或者三三两两在寨子里闲逛。我闲坐在小木楼前的长椅上,享受着侗寨里这一米温暖的阳光。我呆呆地坐着,什么也不想。或许,寨沙就是这样,让时间慢下来,让生活慢下来,让我们的脚步慢下来。那就来一壶茶吧,最好是菊花茶,对应了寨沙这种淳朴、清雅的田园风味。三五知己好友不缺,这次行程可谓是文化之旅,有来自作协的、摄协的、书协的队友,且其中有几位在各自的艺界都颇有名气,这是我所熟知的,在我不熟悉的队友中,同样不乏高人。比如那个去年骑行川藏线、今年还想骑滇藏线的老师,又是拳又是剑的舞得行云流水。所以,要找几个人喝茶并不难,难的是此处不是东篱是寨沙,此时开放的也不是菊花而是油菜花。

那就退而求其次,赏菜花吧。晚饭后,沿着斑驳的石子路走在河道边,一边是清凌凌的河水,一边是齐崭崭开得热热闹闹的油菜花。河谷里间或有一、两棵不甘寂寞的树,开出了满枝丫的或粉红或纯白的心事。我仔细一看,又不像是桃花或者杏花,到底是啥树呢?哦,我突然想起吃晚饭前一位队友告诉过我,说这里有一个植物园,园内还有很多植物品种是我未曾见过的。去植物园看看呗。

在去植物园的半道上,遇到一个竹艺老人,我被老人精湛的手艺阻挡了脚步。爱极了这些纯手工制品,每一样都带着制作人手心的温暖。现在,制作这些手工艺品的大多为老人,也只有他们,才能在闲闲的时光里一刻刀一钉锤地雕琢着生活。而大山里的年轻人,更多的是将目光投向了城里、尘世里。老人很健谈,和我们闲聊了起来,从生活状态到经济收入,特别是对我所购买的竹饭桶,为其具体地用法向我演示了一遍又一遍。我迷迷瞪瞪地应承着,其实,老人家哪里知道,我买的不是一件实用的家居用品而是他的作品,他的工艺。这些纯手工制品,让我想到远古的时代,想到那个时代里简朴的生活,甚至想到我从未谋面的爷爷……

入夜,墨一般的沉寂,但小木楼上挂着的红灯笼会发出温暖的光。带着田野里油菜花香和泥土清香的晚风温柔地拂过侗家小木楼,轻轻落在我梦里,让我忘却身在异乡。一觉醒来,身上的疲劳尽数褪去,又恢复了满身的 。

(三)梵天净土

不是说唐僧西天取经返程,梵净山雾霭重重,白马辨不清方向,前蹄触及山顶,不慎掉下一叠经书,落在梵净山上,就成了现在的这个景点叫“万卷经书”吗?唐僧他们一行取完经是要回长安的,古时候的长安就是现在的西安,在陕西,他们为什么不走大西北而要走黔东南呢?这不是绕了大半个圈吗?

不是说“蘑菇石”是梵净山的精魂所在,是梵净山的一张名片吗?这么两大块石头重叠竖立在悬崖边,还分成上大下小的两节,还无依无靠,还似连非连,要是来一阵猛风将上面那块大石头吹下悬崖咋办?没有了蘑菇头只剩下蘑菇柱子的梵净山还是梵净山吗?是不是到时候该立一块牌子,上书:蘑菇石遗址?

还有,对面的那个圆柱形山峰“红云金顶”,那么突兀,那么孤立,在延绵数百里的武陵山脉中高高矗立了亿万年。它努力的生长,长成了一个孤单而寂寞的自己,有没有感到后悔?金顶上那两座寺庙,一曰释迦殿,一曰弥勒殿,是不是受佛陀的指引来与它作伴的?被金刀峡轻轻一劈,红云金顶就伸出了一个剪刀手,那该是不是它的满心欢喜?

想这些问题的时候,坐在梵净山顶上的我一手抓个蛋糕,一手抓袋熟食,正大口吞咽。吞急了,就灌上一口矿泉水。站在旁边的队友地球也是这副吃相,正左手一块饼,右手还是一块饼。

大部队已经走了,只剩下夜雨帮我们守着背包。等我和地球从老金顶下来的时候,夜雨那个小分队的队友也走光了,掉了队的夜雨等得挺焦急的,又不好催促我们,只得坐一会儿站一会儿,又站一会坐一会。好在我们作协的这个老大温文尔雅,涵养挺好的,要是换个性子急躁的,不一人一脚将我和地球踢下悬崖才怪呢。地球爱好摄影,遇到好景点就要找角度要构思,加上背着那一堆笨重的摄影器材,爬这笔直陡峭的山体自然很吃力,加上摄影耽搁的时间,速度就更慢了。我原本想和地球学摄影,一口一声师父地叫着,所以,我不能置师父于不顾,也所以,我们两个成押队的队员了。

梵净山海拔2500多米,是一座佛教名山,其实这是一句废话,它的名字早就告诉了你。就“梵”而言,是佛家语言,比如梵音,梵语,梵文。当然,梵文是来自印度,但人家印度也是一个佛国。天竺不就是古时候的印度么?唐僧西天取经途径天竺被玉兔精所虏差点成了天竺国的驸马爷了。呃,似乎扯得有点远,还是回到梵净山吧,“净”是干净、清净之意。貌似这又是一句废话,佛门之地,本来就清净,即使世俗不净,但心也会自净。而在梵净山,这个“净”更有一份禅意,是望断红尘,了却俗念,让心灵澄净透明之意。要不,绝世风景怎么从不与山脚下的红尘拖泥带水?而是全都长在高高的山顶上。那些重重叠叠的石头,经书一样的摆放着,怎么那么干净整洁?那些从石缝里流出的清泉,怎么那么清澈纯净?那头顶上的蓝天怎么蓝得那么干净,没有一丝杂质?那天的阳光怎么艳得那么耀眼?还将我裸露在外的手臂晒脱一层皮。那些通往金顶的石梯,怎么陡得那么高傲窄得那么彻底?全然不顾及我们这些恐高者的心理。

一路走,我一路深思,当很多问题解不透的时候,我就开始绕道。想嘛呢?想与梵净山有关的吧。就那种古老的植物——珙桐,对,就是它。这是梵净山所特有的。听说它是植物的活化石,鸽子一样的花朵很美丽,每年只翩跹在五月份的山谷里。我想,若是正赶上花期,它会不会让闻着花香的游人脚下生风,将梵净山这八千多级陡峭的石梯变为坦途?当然,三月份来的我们是无缘得见的,但将石梯变为坦途的事情,我的队友们不闻花香也可以实现。比如我们的飘尘大哥,人家专业登山队还须四个小时才能登上的山顶,被他两个多小时就征服了,还有好几位队友,也都是牛皮哄哄的,全在预定时间内陆续抵达山顶,与我们坐索道的队员会合一同下山。

我是坐索道上下的,因为时间紧蹙,我根本无法在三四个小时之内爬完八千多级石梯。但在索道无法抵达的地方,我的每一步,都是在向大山磕头,在向自己心中的佛祖磕头。两千多级石梯,我就磕了两千多个头。我对佛祖的虔诚和对大山敬畏,清脆的鸟鸣懂得,山涧的溪水懂得,澎湃的松涛懂得,错落的层石懂得。或许,隐藏在某个岩石或者松树上的黔金丝猴也会懂得。

其实,懂得与否,无关紧要。走过的路,脚会记得。看过的风景,眼睛会记得。遇见的人,心会记得。

共 5067 字 2 页 转到页 【编者按】好一篇游记散文,带我游览了一下寨沙侗寨的山水风光,使我这对土家族一无所知的北方人,通过您的精炼的语言,幽默多情的字句,领略了少数民族土家族家乡的绝伦美妙。感触颇深,,建议加精。【轻舞:长山】

1楼文友: -29 20:16:54 优美的文章,带入同游之感!增长了见识!

回复1楼文友: - 0 11:29:11 问候宏声大哥!

灯盏花制剂怎么样

生物谷灯盏花素片注意事项

生物谷灯盏花素片的功效

丁桂薏芽健脾凝胶功效
鲁南欣康是饭前吃
老人骨质疏松用药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