仙侠

思路散文遥望家乡的小山村

故乡的山,故乡的水,故乡有我幼年的足印。几度山花开,几度潮水平,以往的幻境依然在梦中……(摘自歌曲《故乡情》)

【东火烧泡子】

东火烧泡子,是我生我养我的出生地,是我进城前一直居住的一个自然村落。我在小说作品里喜欢称她为靠山屯,那仅是我杜撰的文学地理名称。按说离东火烧泡子十多里的地方确实有个靠山屯,但靠山屯周围一马平川,并没有山,可竟然叫靠山屯。既然如此,我的东火烧泡子往北不到二里地远就有大顶子山,凭什么就不可以叫靠山屯呢?

火烧泡子分东西两屯,泡子在中间。我们东火烧泡子离泡子近,只有一个生产队,而西火烧泡子离泡子远一些,有两个生产队。

泡子就是是一大片洼地,也叫草甸子。只是下雨天,放眼望去一片 。之所以叫泡子,是因为天晴后那里有几个特别大的积水坑。炎热的夏季里,常常有一群孩子在那里野浴嬉戏,也有不慎挨淹的,灌几口汤后或自救或搭救,好在并没有溺亡现象发生,可谓福地。

我问过屯子里的长辈人,这里为什么要叫火烧泡子。回我说,在很早很早的时候,这里叫刘家洼子,西边这片洼地因地势低,一直没有开垦出来,成了荒草甸子。由于每年长一茬新草,草根在地里就越来越密,挖一锹都是草根子,见不到多少土。有一年,秋干物燥,多日无雨,天气大旱。忽一日,甸子里的草根在烈日的炙烤下着起了大火,就是所说的天火。这火着了几天几夜,把本来就没有多少水的几个水泡子都烤干了,于是这里便得名火烧泡子。

这个有泡子的草甸子,可以说是我们小孩子的伊甸园。夏季放猪的时候,我们常常把猪赶到野草茂盛的地方去吃草,然后就是野浴,玩够了就在甸子上随便找个有点水的地方,用土篮子一捞,即可见到鱼了。每当冬季,这里便是小伙伴们玩冰车、抽冰猴的绝佳场地。

冬闲季节,生产队组织社员刨冻河土,运到大地里就是肥料。火烧泡子有得天独厚的冬季积肥条件,而那些没有草甸子的生产队就要长途跋涉,赶着大马车带着队员到我们这里刨冻河土。

东火烧泡子有十分良好的屯风,这么多年竟没有来过警察,连吵架骂街的都听不到。人们都懂得勤俭持家会过日子,就连卖豆腐的进屯后,基本就是一走一过,懒得吆喝,因为很少有人出来买,不如赶紧去别的屯卖。

分田到户后,每到了哪一个季节,什么农时,都用不着上边督促,总是抢在农时之前把农活做完。前几年,又在这片草甸子上打了一眼机井,开垦了水田,从此家家都种两亩稻田,吃大米自给有余。

【老井】

我家房后有一口老井,石砌的井台,木制的井围栏,井台上长满了青苔……

我不知道老井究竟有多老,也不知它在世间饱尝了多少甘苦,历经了多少沧桑,我只知道它是屯子里人们生活的保障,一代又一代的人都是喝着老井的水走过来的。

每到周末,姐姐都有洗不完的衣服。把父亲挑回的水用没了,姐姐就和奶奶去老井打水往回抬。我常常跟在后面,想看看老井究竟有多深,便趴在井台边,由奶奶在后边抓着我。我伸头往井里一看,哇,好深啊!

在我长大一些的时候,只要姐姐问我有没有要洗的衣服,我就知道这是让我跟她去抬水。姐姐自己摇不动辘轳,得我跟她一起摇。

我从16岁开始接过父亲挑水的扁担,负责家里的一切用水。起初挑的是两个大半桶水,不长一段时间后,就开始挑满桶了,摇辘轳也由双臂换成单臂。看了电影《少林寺》后,就觉得扁担有些多余,模仿小和尚拎水。尽管没有练出什么功夫,但臂力倒是不错。

老井很深,水很凉,又特别清澈,路过这里的外乡人都夸老井的水甘甜可口。那年月乡下人不习惯喝开水,也没有人喝茶,更没有任何饮料,从老井里新打上来的水就是上等的解渴饮品了。

冬季里,滴水成冰。打水的多了,井台的周围都是冰,打水时就要十分小心。这时,总会有好心人往井旁垫一些灰土或刨出几个落脚的脚窝儿。盛满水的柳罐篼子随着井绳的颤动,总会有水流淌或喷溅出来,井口内壁上的冰也就越挂越多。本来差不多一米半见方的井口,由于井壁挂的冰太厚,直径不到一尺的柳罐篼子上来下去都常常被卡住。于是,就会有人找来一种叫“冰穿”的工具,把井壁的冰一点点地穿掉。此时,打上来的水里就会漂浮着从井壁穿掉的冰块,放在嘴里一咬,咯嘣咯嘣的,都能把嘴冰得麻木了。

初夏时节,天开始热了,我便想起老井里的冰。于是约伙伴们一起,弄个红缨枪一类的东西,绑在长木杆上,将老井深处尚未化净的冰穿掉,再把冰打上来,我们吃得津津有味,凉爽到心,不亚于吃到了城里的奶油冰棍儿。

大帮哄解体后,日子富裕了,人们也懒得挑水了。家家都打了小深水井,安装上小水泵,一推电闸,水就顺着水管子流到水缸里,方便极了。不过令人遗憾的是,养育了多少代人的那口老井,渐渐地被人们冷落了,随着日月更迭,现在早已被废弃掉了。

【小庙】

小时候并没有见过乡间保存完整的小庙。

据长辈们说,从前差不多每个屯子里都有个土地庙。解放后,老人家提出“破除迷信,解放思想”,于是,所有的小庙均被推倒。现在,恐怕大多的小庙连原址都找不到了。好在我们屯子的小庙因紧靠河边,当年还尚存几块基石,因此依稀留在我的记忆里。

那时候,老家的小庙除了起着固定的方位标志作用,还是小伙伴们经常玩耍的地方。我们在河边抠一些泥,在庙石上做泥人,用蒿棍连接泥人的胳膊和腿。有时候也捏一些小鸡、小狗什么的,一玩儿就是大半天,直到有哪一家大人喊:“回家吃饭啦!”我们这才站起身,将玩得入迷时憋下的一泡尿,很用力地撒在石头棱上,让尿花分岔四溅……

我们屯子杂姓不多,人也都比较本分,从没有打仗斗殴偷鸡摸鸭的。不过有一年冬天,我目睹过两家大人吵架。好像是这家丢了一把钳子,怀疑是那家孩子偷去了。两家吵得不可开交,后来不知道哪一家提议,到庙上起誓。起誓很常见,比如我们常说“撒谎是小狗”,其实这就是起誓,但去小庙那里起誓我还是头一次见过。让我大开眼界的是,有个人竟折了一根蒿棍插在小庙那几块石头前。然后他们就对着蒿棍跪下来,重复着一些吵架时说过的话,起誓发愿……

据说那把钳子不久就在自家院子里找到了,但仍怀疑是那家偷偷给送回来的,孰是孰非也就不了了之了,也没见到后来有什么报应兑现。

不过有一件事倒是很蹊跷,住庙后附近的周大,得了一种比较复杂的病,一直不见好转。有一天,周大从城里看病回来路过小庙旁,发现有人在小庙那里取土用,他就喊了一句:“你们可别把小庙给挖了呀!”第二天,他的病立马就好了,至于是不是小庙的神仙显灵,那就不得而知了。

近几年回乡下,我发现小庙那几块石头被人给弄走了,地形也完全变了,还在那里堆成了柴禾垛,周围也被人开了荒,小庙的踪迹还真是找不到了。

【杨树地】

那时候,我家门前的左侧是农田,右侧是草甸子和水泡子。在农田和草甸子之间,也就是正对着我家门前,有一大片杨树地。大人们说,那是解放后生产队组织社员栽植的。

我对那片杨树地有比较深的印象,夏季那里最通风、空气也最清新。我那时特别喜欢在杨树地的树荫下看大部头的书,既阴凉又肃静。

集体所有制的年代里,人们对公家的东西并不爱护,有的人还喜欢占公家的便宜。看到杨树地里常出现被砍伐后的树桩子,我很气愤。母亲说,这片杨树早晚得让人们给砍光。

每到春季,学校组织植树,班主任让我们弄树栽子,有的同学说弄不到,老师就不满意了。我对老师说,我家门前有杨树地,弄树栽子有的是。那几年,我和屯子里的几个同学,给学校提供了大量杨树栽子。

夏季里放猪,我嫌大甸子太晒,就把猪赶到杨树地里放。那里草叶茂盛,猪一般吃起来就不会乱跑,我也有时间分心玩儿别的。但在赶猪的时候,也常常被一种叫“洋辣子”的刺蛾给蜇到。洋辣子蜇人钻心的疼,我就得赶紧去北地找一种叫马齿菜的植物,将这种植物碾碎涂抹在被蜇处,疼痛才能得到缓解。

母亲会保媒,常给年轻人介绍对象,也有家长来求母亲给孩子说媒的。一般的时候,如果两家家长没有什么意见了,母亲就把姑娘小伙叫我家来,相互见个面。那个年代,没有谈情说爱一词,可以说结婚前都极少有说过话或拉过手的,如果有人在场两个人基本一句话都没有。母亲比较开通,就说前边杨树地边有阴凉,有什么需要了解的去那说说。于是两个人站在杨树地头儿,拉开大约两到三米的距离,相互打听一些对方的情况,也不敢在那里呆时间太久,就一前一后乐呵呵地回来了。

由于一直无人看管,杨树地里的杨树越来越少了。后来仅剩下几颗缸口粗的大杨树。可能是太粗太大了,即使集体的也没有人轻易敢动了,便由生产队卖掉了。

如今每到炎热的夏季,我常常想起老家杨树地树荫下,那凉爽而清新的环境。

【北壕沟】

老家屯子后边三百多米处,有一条小河沟子,我们习惯叫它“北壕沟”。北壕沟再往北一点儿就是与乌龙泉屯的交界处,那里从前有一棵歪脖子老榆树,叫“歪脖树”。

北壕沟的便桥和歪脖树的原址,都在通往北屯的村路上。听长辈人说,北壕沟很早以前是一条狼道,经常有狼群顺着沟出没,后来狼渐渐绝迹了。但每当我走到那里,就会注意到沟边上的那几座孤坟,自然会联想到鬼呀神呀什么的,于是便战战兢兢地加快了脚步。

也听大人们说,歪脖树那里出现过拦路抢劫的,听的我害怕极了。那颗歪脖树我只见过一次,可以这样说,在还能够记得那棵歪脖树的人里,我应该是最年轻的了。在我三岁那年,母亲背着我去大队开党员会,回来的路上,我伏在母亲的背上问:“这一路上好几棵大树,哪一棵是歪脖树呀?”母亲说:“前边那个半截树桩子就是。”到了那里我让母亲站一下,我想仔细看了看。那是一棵枯树,还有被火烧过的痕迹。母亲说:“那是下雨天被雷劈的。”后来听四姥姥说:“在那棵歪脖树上吊死过人。不久,那棵树桩子被伐掉了,但上学时如果一个人路过那里,我仍然十分害怕。

当我在村小教学时,天天上下班都要路过北壕沟。这是乡下的一条主道,平时总是人来人往。白天即使路上就我自己,也不觉有什么可怕的,但夜里单独路过,我就把自行车骑得疯块。最闹心的是夜里步行路过时,到了歪脖树那里,我就屏住呼吸,快步疾行,等过了北壕沟,才敢长出一口气,毕竟快到家了!

后来,这条路改建成了小公路,整体上弯度取直。虽然躲开了歪脖树,但刚好穿过壕沟边上的几座孤坟。都说“远怕水,近怕鬼”,也许不知道的人走这段路还感觉这段较高的地势不错。而我却对这里太熟悉,甚至那几座坟大约在什么位置都知道,所以晚上贪黑路过时,我恨不得将自行车铃扒拉碎。

我很羡慕父母,都敢单独走夜路。如果让我硬着头皮走夜路,心里害怕但也能走过去,不知道这算不算敢走夜路。有一次二姐带着孩子来串门,深更半夜里,外甥咳嗽不止。父亲又在学校值班,母亲让我去北屯找大夫,我虽然不敢走那段路,但还是骑着自行车出发了。外面一片漆黑还刮着风,我辨认着朦朦胧胧的路,急急地蹬车,想着怎么跟大夫说,才能让他马上跟我来给外甥看病。等我想起北壕沟那段令我害怕的路时,却发现早就过去很远了。

【大顶子山】

老家屯子后边那座大山叫大顶子山。

在我六七岁时的一天,参加学校组织野游的二姐,给我带回来一把山杏。那山杏并没有成熟,尝一口酸酸的。听二姐说,那大顶子山上还有蘑菇、鸟蛋、酸浆、葡萄蔓什么的,于是我便有了去大山里玩儿的向往。

由于我们屯并非就在山脚下,所以上学前一直没有进山里玩儿的机会。那年刚入秋,四姥姥和二姐几个人去大顶子山采蘑菇,我也要去。父母便吓唬我,说山里可能有狼,他们去他们的,咱们可千万别去。

上学后,也是参加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,我才有机会走进大顶子山。那天,我带着母亲特意为我做的粘饽饽和煮鸡蛋,提前买了一瓶汽水,早早来到学校。我们站好队,老师一遍遍地查人数,然后由最前边的同学打着旗帜引导出发。我们浩浩荡荡地沿着一条曲曲弯弯羊肠小道,走了大约半个小时,终于到达大顶子山脚下,来到了叮叮咚咚的山泉旁,我用手捧着喝上几口,很凉。

置身于大山的怀抱,望着那各种各样的林木,还有一片一片翠绿的山林,真是令人赏心悦目,心旷神怡。

有些同学家就在山脚下住,他们经常上山玩儿,我便跟着看他们如何爬大树掏鸟蛋,采摘核桃和山杏……

打这以后,我便喜欢上了大顶子山。每到秋季前后,我常常叫上同伴,三五成群到大顶子山上去采挖药材、摘松籽,用来卖钱买笔买本买文具。有时也采一些蕨菜和蘑菇一类的山菜带回家。那时吃上一顿这样的山野菜,简直就是是品尝到世间的美味佳肴……

大顶子山,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山珍野果,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历,学到了很多书本里学不到的东西,更让我领略到大山那宽广的胸怀,对当地百姓的厚爱。

光阴荏苒,三十多年的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逝。如今,儿时的伙伴都早已长大。远离故乡的我,常常思念故乡的山山水水。每当休假时回到家乡,我都禁不住要到那座留下我童年美好记忆的的大顶子山去看看,打开尘封的记忆,唤回少年时期留在脑海里的美好画面。

共 5052 字 2 页 转到页 【编者按】“故乡的山,故乡的水,故乡有我幼年的足印。几度山花开,几度潮水平,以往的幻境依然在梦中。”一首熟悉的老歌,唱响浓浓的家乡情,沿着作者的足迹回到儿时难忘的岁月:【东火烧泡子】是“我”的出生地,是没有山的靠山屯,因为两屯中间有一处泡子而得名。泡子是孩子们的伊甸园,很多欢乐很多淘气很多无忧无虑的日子,都与泡子有关,即便不慎挨淹,灌几口汤后也无危险,反而让孩子们渐渐懂得生命的可贵。“一水一天堂”,再小的泡子因为有了水滴因为有了传说,便有了灵性,成了取之不尽的宝地,养育家乡勤劳善良的人们。【老井】究竟有多老,谁也不知道它在世间饱尝了多少甘苦,历经了多少沧桑,只知道它是屯子里人们生活的保障,一代又一代人喝着老井的水长大。“水不在深,有用则灵”,在孩子的眼里,四方方的井水深不可测,能帮人们做出香甜的饭菜,能帮人们洗净衣服,夏天的时候像甘甜的饮品,冬天的时候能自制“冰棍儿”,放在嘴里咯嘣咯嘣的,咬出无穷乐趣。只可惜,时代在发展,老井被小水泵取代了,像我们那些年长的父辈,默默“退居二线”,守望着人们的欢声笑语,静静地回忆着过去。【小庙】虽然保存不完整,但并不影响“我”的回忆里有它,即便只是几块基石,仍然具有固定的标志作用。孩子们把那里当成乐园,把天真的想像幻化成小泥人和小动物,为孤单的小庙增添了生气。庙是神的象征,神又是善良的象征,于是偶尔有争端发生,庙便成了“起誓发愿”的地方。但无论庙是否灵验,人在做,天在看,真善美的东西总是会被赞扬和继承;无论那几块标志性的基石还在不在,“庙”其实都住在人们心里,成为一种行为标尺,衡量着做人的准则。【杨树地】的夏季最通风,空气也最清新,至今回想起来,仍然会给浮躁的生活增添一抹温馨恬淡的美好。年少的“我”,因为有的人不爱护公物而气愤,但又无能为力;而把杨树地里的小树移植到校园里,看着它们一天天长成参天大树,那种幸福感是普通人享受不到的。放猪的时候偷偷懒,偶尔遇到被“洋辣子”蜇,如今想想,当时那种钻心的疼痛,其实又何尝不是一种快乐呢?杨树地的树荫成就了一桩桩姻缘,也成就了儿时丰富多彩的记忆,让人留恋。【北壕沟】是老屯子后边三百多米处的一条小河沟子,那里的一棵歪脖子树,成为年少时“恐怖”的代名词,鬼呀神的传说因为几座孤坟被传了又传,被雷劈的经历和吊死过人的罪名,让歪脖子树成为孩子们敬而远之的怪物。但偏偏的,它就横亘在人们的视线里,天天上下班必经之路,绕也绕不过去,即便后来修成小公路,终于躲开那棵歪脖子树,依然会想起当年几座孤坟带给孩子的恐慌。文章最后一段将故事升华,告诉读者:其实那棵歪脖子树就是一个阴影一个障碍物,必须从心理战胜它,从行动上跨越它,那么一切便没有什么可害怕的了。【大顶子山】是老屯后边那座大山,因为二姐参加学校野游时带给我的一把山杏,而成为我儿时最向往又最神秘的地方。上学后,终于有机会进入山里,带着食物跟随队伍向前行进,心中那份期待让沿途的风景也变得生动精彩。从此,便爱上大顶子山,采挖药材、摘松籽去换文具,采蕨菜和蘑菇带回家,看着一家人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,真的胜过世间所有山珍海味。大顶子山的乐趣,不仅是因为树木高泉水甜,更多的是融入大自然的那份喜悦,心胸随之变得宽广博大;还更重要的一点,是从小体会到劳动的光荣,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幸福和收获,从而使“我”长大成人后,依然对劳动人民无比尊重和热爱,对家乡依然无比怀念。【总结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正是家乡淳朴的乡情培养了我淳朴正直豪爽坦率的“真”,培养了我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“善”,培养了我珍惜时光珍惜友情的“美”。远离故乡的“我”在频频回顾,祝愿那时的山那时的水、祝福今时的人今时的“爱”——继续温暖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。全文没有一句溢美之词,但真挚的情感却像涓涓细流,在朴素的字里行间缓缓流淌开来,滋润着读者的心田。欣赏佳作,。( 李子燕)【江山部精品推荐】

1楼文友: 08:29:27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正是家乡淳朴的乡情培养了我淳朴正直豪爽坦率的 真 ,培养了我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 善 ,培养了我珍惜时光珍惜友情的 美 。远离故乡的 我 在频频回顾,祝愿那时的山那时的水、祝福今时的人今时的 爱 继续温暖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。全文没有一句溢美之词,但真挚的情感却像涓涓细流,在朴素的字里行间缓缓流淌开来,滋润着读者的心田。问好王老师,向您学习。 没有翅膀,依旧可以飞翔;我的羽翼,扎根在心灵之上。

回复1楼文友: 08:44:59 天啊!

这么点评可真是太辛苦啦!!!我的汗珠子已经噼里啪啦的了。呵呵

回复1楼文友: 09:20:08 深表谢意!深表谢意!好好感动!

2楼文友: 08: 0:47 【东火烧泡子】是 我 的出生地,是没有山的靠山屯,因为两屯中间有一处泡子而得名。泡子是孩子们的伊甸园,很多欢乐很多淘气很多无忧无虑的日子,都与泡子有关,即便不慎挨淹,灌几口汤后也无危险,反而让孩子们渐渐懂得生命的可贵。 一水一天堂 ,再小的泡子因为有了水滴因为有了传说,便有了灵性,成了取之不尽的宝地,养育家乡勤劳善良的人们。 没有翅膀,依旧可以飞翔;我的羽翼,扎根在心灵之上。

回复2楼文友: 08:52:28 草甸子、大泡子不仅仅的小伙伴游戏的地方,也让我们增长了好多的见识和知识。试想,如果没有这个乐园,我们当时会多寂寞啊!

楼文友: 08: 1:1 【老井】究竟有多老,谁也不知道它在世间饱尝了多少甘苦,历经了多少沧桑,只知道它是屯子里人们生活的保障,一代又一代人喝着老井的水长大。 水不在深,有用则灵 ,在孩子的眼里,四方方的井水深不可测,能帮人们做出香甜的饭菜,能帮人们洗净衣服,夏天的时候像甘甜的饮品,冬天的时候能自制 冰棍儿 ,放在嘴里咯嘣咯嘣的,咬出无穷乐趣。只可惜,时代在发展,老井被小水泵取代了,像我们那些年长的父辈,默默 退居二线 ,守望着人们的欢声笑语,静静地回忆着过去。 没有翅膀,依旧可以飞翔;我的羽翼,扎根在心灵之上。

回复 楼文友: 08:57:21 喜欢燕子最后这一句点评,你给点上个眼睛,于是 老井 活了!

感动这个点评!!!

4楼文友: 08: 2:1 【小庙】虽然保存不完整,但并不影响 我 的回忆里有它,即便只是几块基石,仍然具有固定的标志作用。孩子们把那里当成乐园,把天真的想像幻化成小泥人和小动物,为孤单的小庙增添了生气。庙是神的象征,神又是善良的象征,于是偶尔有争端发生,庙便成了 起誓发愿 的地方。但无论庙是否灵验,人在做,天在看,真善美的东西总是会被赞扬和继承;无论那几块标志性的基石还在不在, 庙 其实都住在人们心里,成为一种行为标尺,衡量着做人的准则。 没有翅膀,依旧可以飞翔;我的羽翼,扎根在心灵之上。

回复4楼文友: 10:04:16 母亲常说,善恶有报。我也相信因果。呵呵

5楼文友: 08: 2: 4 【杨树地】的夏季最通风,空气也最清新,至今回想起来,仍然会给浮躁的生活增添一抹温馨恬淡的美好。年少的 我 ,因为有的人不爱护公物而气愤,但又无能为力;而把杨树地里的小树移植到校园里,看着它们一天天长成参天大树,那种幸福感是普通人享受不到的。放猪的时候偷偷懒,偶尔遇到被 洋辣子 蜇,如今想想,当时那种钻心的疼痛,其实又何尝不是一种快乐呢?杨树地的树荫成就了一桩桩姻缘,也成就了儿时丰富多彩的记忆,让人留恋。 没有翅膀,依旧可以飞翔;我的羽翼,扎根在心灵之上。

回复5楼文友: 09:46: 每一个点评都点到了文眼上。谢谢!

6楼文友: 08: 2:55 【北壕沟】是老屯子后边三百多米处的一条小河沟子,那里的一棵歪脖子树,成为年少时 恐怖 的代名词,鬼呀神的传说因为几座孤坟被传了又传,被雷劈的经历和吊死过人的罪名,让歪脖子树成为孩子们敬而远之的怪物。但偏偏的,它就横亘在人们的视线里,天天上下班必经之路,绕也绕不过去,即便后来修成小公路,终于躲开那棵歪脖子树,依然会想起当年几座孤坟带给孩子的恐慌。文章最后一段将故事升华,告诉读者:其实那棵歪脖子树就是一个阴影一个障碍物,必须从心理战胜它,从行动上跨越它,那么一切便没有什么可害怕的了。 没有翅膀,依旧可以飞翔;我的羽翼,扎根在心灵之上。

回复6楼文友: 09:14:16 燕子读得很细致,理解的就更敏锐。再谢!

7楼文友: 09:11:2 散文从艺术构思到遣词造句,纯出于对家乡情感的自然流露,以文字的本色来反映生活的本色,不雕琢、不虚饰,无拘无束,笔到情至。是一篇很感人的散文。问好作者! 当你快乐时,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。当你痛苦时,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。

回复7楼文友: 09:17:06 谢谢蓝心儿老师的赞扬和鼓励!以后我会常来给你们添麻烦的,们辛苦了!!!

8楼文友: 12:25:01 老师的文章写的认真,子燕的点评细致入微.有种珠连璧合的感觉,拜读学习.

回复8楼文友: 16:11:18 是啊,燕子太用心了!谢谢付大姐的来访留言夸奖!

9楼文友: 08: 5:49 品读佳文,再赏佳评,享受啊!向爽哥和子燕学习!

回复9楼文友: 12:2 : 4 这个点评,完全可以说是点评中的样板。呵呵

10楼文友: 21:55:42 家乡的山,家乡的水,家乡的山水养育了家乡人。家乡的人土风情,在作者的笔下,仿佛来到了久别的家乡,感悟到家乡的气息。使我又想起了家乡的新鲜事。还记得,屯子里的老爷们撩哧小媳妇,那小媳妇可哪撒摸在旮旯找着一个扫帚嘎达,瞪着眼睛骂道;我让你的瑟,你个山炮,麻溜地给我出来。只见那老爷们吭哧瘪度的说; 赶趟

回复10楼文友:- 0 17:0 : 2 呵呵,大姐很有农村生活!谢谢来访点评!

热淋清颗粒作用

威门 热淋清颗粒怎么样

威门热淋清颗粒的作用

云南生物谷药业代表性药物
灯盏花龙头企业经营产品
小孩子流鼻血
友情链接